审定编号:粤审稻20170060
引种备案公告号 :(桂)引种[2018]第1号
(闽)引种[2018]第1号
广东省审定: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~112天,与对照种深优9708相当。株型中集,分蘖力、抗倒力均为中强。科高95.1~95.4厘米,亩有效穗17.4~17.5万,穗长20.9~21.9厘米,每穗总粒数134~147粒,结实率82.9%~85.1%,千粒重23.6~24.6克。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,整精米率57.3%~63.6%,垩白粒率3%~20%,垩白度0.4%~3.8%,直链淀粉15.3%~15.4%,胶稠度76~79毫米,长宽比2.7~3.0,食味品质分80~81。
福建省引种特征特性: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,平均生育期121.4天,比对照天优华占短1.7天。每亩有效穗18.5万,株高102.5厘米,穗长21.2厘米,每穗总粒数149.6粒,结实率81.0%,千粒重23.8克。稻瘟病抗性经田间鉴定,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。米质检测结果:糙米率82.8%,整精米率57.3%,垩白度3.8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3.3级,胶稠度76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3%,蛋白质含量9.6%。
湖南省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-118天。
广东省审定:2015、2016年晚造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分别为470.12公斤和458.95公斤,比对照种深优9708分别增产5.50%和5.63%,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。201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83.23公斤,比深优9708增产12.73%。日产量4.13~4.20公斤。中抗稻瘟病,全群抗性频率94.29%~95.0%,对中B群、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2.30%~92.31%和100%,病圃鉴定叶瘟1.3~1.6级、穗瘟4.0~4.6级;中抗白叶枯病(Ⅳ型菌1~3级,Ⅴ型3级),耐寒性中强(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)。
福建省引种产量表现: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,平均亩产494.1公斤,与对照天优华占产量相当。
广西区引种产量表现:7个试点平均亩产546.6公斤,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.97%。
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、晚造种植。
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。
广西区桂中稻作区和桂北稻作区除全州、灌阳、兴安、灵川
之外的地区作晚稻种植。